【走进检察】检察院里也有“法医秦明”,看他们如何还原案件真相
来源:央广网
据中国之声《新闻晚高峰》报道,国内首部法医行业剧《法医秦明》正在热播中,电视剧改编自小说《第十一根手指》,原著作者秦明本身就是现实生活中的法医,剧情专注破案,再加上烹尸案、无头案等直面案发现场的镜头,以及通过案件叙述不同情境下的人性,使不少观众对法医这个幕后英雄行业产生了兴趣。最近青岛版、成都版法医秦明见诸报端。
北京市检察院法医吉驰
记者23日走进北京市检察院,采访了年轻法医吉驰。虽然与影视剧里展现的刑侦部门的法医职业相同,也有用解剖刀查找真相的经历,但更多的时候,是用更严谨、审慎的视角、更过硬的专业知识,去审查证据的真实性,保证证据的完善,让真相客观地呈现在法庭,以使案件裁决的更加公正。
“当一个案件结束之后,或者以一个局外人,看影视剧、看剧本,相当于我把结局编写好,然后反过来写这些条件,你会觉得很清晰,很有逻辑性,但是现实中,一切都是未知的……”吉驰,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法医,今年28岁,入职近三年,参与办理了200多件法医病理学和临床学案件,说白了,就是对死者尸体解剖和给伤者验伤的案件,提到电视剧《法医秦明》,他最认同的是未知的挑战。
吉驰说:“现实中,法医遇到一个案件,你根本不知道事实真相是什么,一切都要依靠自己的专业,自己的细致观察去发现问题,解决事情。我很喜欢每一次都是未知的挑战这种感觉。”
北京市检察院法医吉驰
与印象中法医不苟言笑的形象不同,吉驰比较爱笑,眼镜后面有一双始终带着笑意的眼睛。他说,作为检察院的法医,与公安刑侦部门法医的工作不同的是,复核工作多一些。在多起伤害案件中,他都发现了被害人手腕骨折属于“拳击手骨折”现象,结合整个案情,检察机关对犯罪嫌疑人作出了不起诉处理。
吉驰说:“骨折是客观的,通过X光片、通过影像片看到这里确实有一个骨折,这时候我们就要判断骨折是怎么形成的,在医学上俗称‘拳击手骨折’,拳击手打的时候,力量传导到骨骼,顶到手腕上,造成骨头骨折。这种骨折通常在手腕的地方,但是手腕皮肤没有任何伤,从伤形成的原理可以看出,实际上是我握着拳头打别人的时候,我让我自己骨折的,并不是说别人把你打骨折的。”
在一起伤害案件中,因发生矛盾,被害人骑自行车在前面跑,嫌疑人在后面开车追,因被害人腿骨折的后果,嫌疑人面临承担刑事责任。
吉驰介绍说:“现场有目击者说,确实看到蹭到了他的自行车把他带倒了,但根本没有达到把人撞飞的那种速度和力量,还看到这个人站起来跑了,最后是在一个两米高的墙的院子里找到受伤的人,发现他倒在地上,送到医院,发现骨折。”
受伤的人说我是被车撞的,开车的人说我的车速非常慢,仅仅碰到他,他还能站起来跑。案卷到了吉驰手里。吉驰观察认为:“大腿和小腿连接的膝盖的地方,相当于小腿上有一个平台,大腿坐到平台上,把人支撑起来,这个平台的一角塌下去了。这种骨折,胫骨平台的塌陷骨折,腿受到垂直冲击力的时候,大腿砸到这个平台上,把平台砸塌了。根据现场观察,这个人实际上是从墙上跳下来的时候,把自己摔骨折了,他后来自己也承认,他是翻墙跳进去的。”
在一起故意伤害案中,被害人被嫌疑人用木棒打伤头部,经过多次手术后,虽然捡回了一条命,但是全身瘫痪,生活完全不能自理,已经接近植物人状态了。本案的案卷中针对被害人有两份法医学鉴定,一份的损伤程度鉴定意见是重伤二级,另一份的伤残鉴定意见是伤残一级。法医对这两份鉴定审查的过程中发现,两份鉴定的依据出现了矛盾之处,导致两份的结论是有冲突的。检察院法医前往被害人家中,对被害人进行了法医学查体,对伤情重新鉴定,最后认定损伤程度为重伤一级,消除了证据中的疑点。“最终目的都是要保证拿去起诉、拿去定罪的证据是完善的、是充分的。”吉驰告诉记者。
北京市检察院法医吉驰
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检察技术部主任闫仲毅介绍,北京全市检察机关一共有六名法医,他们的工作日显重要。
闫仲毅说:“法医现在在检察机关发挥什么作用呢?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,司法体制改革里面非常重要的一项是,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,要求严格落实证据裁判原则。检察机关各个业务开展中,包括职务犯罪侦查、审查逮捕、审查起诉,还包括监管场所的刑事执行检察、控告申诉业务,法医全面支撑着检察院的执法办案和法律监督。”(孙莹)